联系我们 |
学校地址:郑州市东风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汇宝大厦501(电子大厦对面汇宝大厦) 乘车路线:从火车站可以乘坐K28、28、67到东风路与文化路站(电子大厦)下车 联 系 人:徐老师 联系电话:0371—63218905 0371—60389032 13613841515 传 真:0371—63218832 Q Q: 800060586 电子邮箱:qingxinnet@163.com
|
|
新闻中心 |
名实之间 |
发布者:qingxin 发布时间:2009/12/29 阅读:673次
|
古人有一种新的观念产生,往往不敢直说是自己的新布依,一定假托古人。如古人作诗,常常有好东西,却不敢出名,而假托古人。 最著名的例子,晋朝著《文心雕龙》的刘勰。古代从事文学的人,几乎没有不读他《文心雕龙》,这本书等于是中国古代最高 文法的境界。 他是在和尚庙里长大的,当他欲想成名的时候,写了一篇文章,去拜访当时很有名的大文推荐。沈约把他的文章,瞄了一眼放在一旁,对他说:“还早呢,年轻人,慢慢来。”这一下,刘勰受了相当大的打击,但他非常聪明,懂得沈约的心理,一声不响回去了。等了半年,反原来那篇文章,稍稍变动 一下,然后再送沈约,说这篇文章,是一位古代大文豪绝世的稿子,被他手找到了,请沈约批评。沈约接过来阅读,一字一叹,大为叫好。可是等沈约读完了,赞美了半天,刘勰才说,这就是半年前送来请你批评,你说不好的那篇文章,这还是我作的那一篇呀! 再举一个近代的实例。以前在上海出品无敌牌牙粉的家庭工业社大老板-----天虚我生,年轻穷困时投稿谋生,都被退稿,后来办了家庭工业社,执上海工商业界牛耳,各报纸杂志,都以高额稿酬请他写文章,他把过去被退回的文稿再度寄出应付,登出来以,人人都说好。 从这两个故事上,使我们看通了所谓成名与不成名。实在没有什么道理。 |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