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 |
学校地址:郑州市东风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汇宝大厦501(电子大厦对面汇宝大厦) 乘车路线:从火车站可以乘坐K28、28、67到东风路与文化路站(电子大厦)下车 联 系 人:徐老师 联系电话:0371—63218905 0371—60389032 13613841515 传 真:0371—63218832 Q Q: 800060586 电子邮箱:qingxinnet@163.com
|
|
新闻中心 |
诗的人生 三 |
发布者:qingxin 发布时间:2010/4/25 阅读:572次
|
至于诗,过去 我们读书,没有人不是在小学(不是现代的小学)就开始学诗。每一个人都会作诗,不过是不是一个诗人,是另一个问题。有人问为什么 我们对诗的教育这样重视,这是个大问题。一般人通常认为作诗,就是无病呻吟,变成诗匠。从前也有人打趣这种诗,所谓“关门闭户掩柴扉”,关门就是闭户,闭户也是关门,掩柴扉还是关门。平仄很对,韵脚也对,但是把它凑拢来,一点道理都没有。这就是无病呻吟,这样的文学,实在有问题,都变成“关门闭户掩柴扉 ”了, 过去还有一个笑话,在几十年前,有一种所谓“厕所文学”。在江南一带,像茶馆等公共场所的墙上,乱七八糟的字句,写得很多。这些字句,无以名之,有人就称它为“厕所文学”。有人看了这些文字,实在看不下去了,也写一首诗,这首诗也代表了中国文化中文学的末流。原句是:“从来未识诗人面,今识诗人丈八长,不是诗人长丈八,如何放屁在高墙?”这是当时批评“厕所文学”的滑稽之作,像这类衰败的情形 ,我们现在看来很平常,但当时却很严重。那些无病呻吟的诗,衰败的东西太多了!你这一类含义的笑话,实在太多。所以后来“五四运动”的时候,要打倒旧文化,固然打错了,可是这个错误的存在,也不能完全由当时动手打的人担负起来。这个错误是在那个时代,历史的包袱给他们的压力而赞成的。 |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