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 |
学校地址:郑州市东风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汇宝大厦501(电子大厦对面汇宝大厦) 乘车路线:从火车站可以乘坐K28、28、67到东风路与文化路站(电子大厦)下车 联 系 人:徐老师 联系电话:0371—63218905 0371—60389032 13613841515 传 真:0371—63218832 Q Q: 800060586 电子邮箱:qingxinnet@163.com
|
|
新闻中心 |
名利浓于酒 三 |
发布者:qingxin 发布时间:2010/6/21 阅读:747次
|
还有一段中国历史上蛮有趣的事情。 满清入关以后,有许多读书人投降。但清帝康熙非常高明,他十四岁亲政,就平定了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天下,做了六十年的皇帝,把清朝的政治基础奠定下来,可以说他是一个天才皇帝,不是职业皇帝了。他看见汉人反清的太多,为了要先收罗那些不愿投降的读书人,在科举中特别开了一个“博学鸿词科”,对于前明不愿投降的遗老们,特别恩准,马马虎虎,只要报个名,形式上考一下,就给予很好的官位,结果有很多人硬不投降,所以当时闹了很多笑话。其中一些,是非常尖刻讥讽,当时曾留下几首讽刺的名诗:“一队夷齐下首阳,几年观望好凄凉。早知薇蕨终难饱,悔煞无端谏武王。”后来又开第二次 学鸿词科”,再收罗第一次未收罗到的人。因为许多看见第一批“博学鸿词料”的人,都有很好的官位,自己就更忍不住了(从这里看,中国人讲究的节操,要守住真是难事,自己的中心思想终生不变,实在是最高的修养)。第二次去的人更多,考场的位置都满了,后去的被推到门外,有人便吟诗挖苦:“失节齐下首阳,院门推出更凄凉。从今决计还山去,薇蕨那堪已吃光。”中国读书人,非常重视节操,也就是中心思想、见解的坚定问题。 |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