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 |
学校地址:郑州市东风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汇宝大厦501(电子大厦对面汇宝大厦) 乘车路线:从火车站可以乘坐K28、28、67到东风路与文化路站(电子大厦)下车 联 系 人:徐老师 联系电话:0371—63218905 0371—60389032 13613841515 传 真:0371—63218832 Q Q: 800060586 电子邮箱:qingxinnet@163.com
|
|
新闻中心 |
出处从来自不齐 三 |
发布者:qingxin 发布时间:2010/7/2 阅读:606次
|
有关立身出处的问题,在宋、明以后,又盛行一个新名词(当然,在现在看来,是旧文学的名词)叫“出山”,就是因为有了尊重隐士、处士的风气所形成。杜甫诗所谓“在山泉水清,出山泉水浊。”便已有这种含意。讲到这里,我又想起我的老师袁先生,题灌县灵岩寺的一副对联。灵岩寺靠近都江堰的灌口,先秦时代,西蜀太守李冰父子修建了灌口----都江堰,自有了这个扬子江上游的伟大水利工程之后,一两千年来,才有成都天府之国的农田水利。 所以四川人为了感戴李冰父子,在灌口修建一座二郞庙,永远留给后人馨香腊拜,威灵显赫,无尽敬重。袁老师的上联是:“溉数万顷良田,在山泉水清,出山泉水清,好个比邻秦太守。”下联是“揉千七则藤葛,不说话亦堕,欲说话亦堕,拈与胡僧阿者多。”下联是禅门公案,不去管它。上联所说“在山泉水清,出山泉水清。”借此为颂扬秦太守冰父子的千秋功业,实在可作为千古名臣出山从政的最好典范。 |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