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 |
学校地址:郑州市东风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汇宝大厦501(电子大厦对面汇宝大厦) 乘车路线:从火车站可以乘坐K28、28、67到东风路与文化路站(电子大厦)下车 联 系 人:徐老师 联系电话:0371—63218905 0371—60389032 13613841515 传 真:0371—63218832 Q Q: 800060586 电子邮箱:qingxinnet@163.com
|
|
新闻中心 |
志士栖山恨不深 二 |
发布者:qingxin 发布时间:2010/7/5 阅读:700次
|
现在我们只就一般所熟悉的,由乱离时期到治平时代的两位中间人物,作为近似老子所说的修道者的风格。在西汉与东汉转型时期中,有严光。在唐末五代末期到赵宋建国之间,有陈抟。 严光,字子陵。他在少年时代,与汉光武帝刘秀是同学。别的学问不说,单以文学词章的角度来讲,严子陵高到什么程度,已无可靠的资料可寻。但是,看刘秀的少数文章词藻,的确很不错。在刘秀做了皇帝以后,唯独怀念这位同学,到处查访,希望他来一见,就可想见严光的深度,并不简单。也许他也是一个在当时局势中,不作第二人想的人物。但是他也深知刘秀不简单,这个位置已属于刘秀的,他就悠游方外,再也不想钻进圈套了。因此他就反披羊裘,垂钓在浙江桐庐的富春江上。后来,他虽然也和当皇帝的老同学刘秀见了面,而且还在皇宫里如少年时代一样,同榻而眠,过了一夜,还故意装出睡相不好,把脚搁在刘秀的肚子上睡觉,似乎又目无天子。总算刘秀确有大度,没有强迫他作官,终于放他还山,仍然让他过着悠游自在、乐于江上垂钓的生涯。 因此相传后世有一位上京考功名的秀才,路过严子陵的钓台,便题一首诗说: “君为名利隐,我为名利来。羞见先生面。夜半过钓台。”这真是“有人辞官归故里,有人漏夜赶科场”的对比写照。 如照这种严格的要求隐士、高士、处士的标准,凡是被历史文献所记载、为人世所知的人物,乃至神仙传记或佛门中的高徒僧,也都是一无是处的。宋代的大诗人陆放翁便说过:“志士栖山恨不深,人知已自负初心。不须更说严光辈,直至巢由错到今。”平庸一生,名不见于乡里,终与草木同腐的,或者庶乎近焉! |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