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永乐的南征,都由师僧姚广孝的策划,事成,封为少师。有一次,姚少师领敕命,到四川云台观悬幡,路过苏州,暂时驻杖寒山寺。临时到松林中施食,独自一个人穿了一双便鞋,一边施食,一边慢慢走去。恰好碰到苏州的县宰曹二尹,叫官差把他抓来,打了他二十皮鞭,少师默然挨打,也不分辩。旁边有人认识他的,告诉曹二尹说,他便是当今的国师姚少师。曹二尹一听吓坏了,赶紧爬下来叩头请罪。少师当下写了一首诗给他,默默然回到寒山寺里去了。 出使南来坐画船,袈裟犹带御炉烟。 无端撞着曹二尹,二十皮鞭了宿缘。 明代王阳偶游僧寺,看到一间僧房封锁得很严密,便动了疑心,要求和尚打开门看个清楚。和尚对他说,房里有一位老僧入定,已经五十年,上代交付,不可随便开关。王阳明却坚持要开门一看,和尚强不过他,只好开关。果然看到一个和尚肉身坐在龛中入定,面色俨然如生,而且活像王阳明自己的相貌。他看了心中如有所悟,觉得这个和尚,就是他的前生,抬头四面一看,墙壁上还留有一首诗: 五十年前王守仁,开门即是闭门人。 精灵剥后还归复,始信禅门不坏身。 王阳明怅然若失,便出钱吩咐寺僧为这坐龛圆寂的和尚肉身建塔。 《七修类藁》载元代一僧的两首诗: 百丈岩头挂草鞋,流行住止任安排。 老僧脚底从来阔,未必骷髅就此理。
残年节礼送纷纷,尽是豪门与富门。 惟有老僧阶下雪,始终不见草鞋痕。 《草木子》载南宋贾似道当国时,一日漫游西湖,有一个西川和尚,看到他并不回避,反而徘徊不去。贾似道问他要作什么?和尚说作诗。贾便指着湖中的渔翁,要他作诗,并以限用天字韵,和尚便应声写了一首诗: 篮里无鱼少酒钱,酒家门外系渔船。 几回欲脱蓑衣当,又恐明朝是雨天。 明代承天寺有僧名岫闲,自刻卖闲诗,请各方唱和。宪副李滋(号如谷)便写了一首呵斥他的诗: 老秃何人敢说闲,八旬行脚古来传。 磨砖碓米僧家事,施鸟添香度日缘。 闲自己偷谁敢买,卖干天遗定追还。 痴呆可卖闲难卖,鬼斧神枪不汝怜。 朱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