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 |
学校地址:郑州市东风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汇宝大厦501(电子大厦对面汇宝大厦) 乘车路线:从火车站可以乘坐K28、28、67到东风路与文化路站(电子大厦)下车 联 系 人:徐老师 联系电话:0371—63218905 0371—60389032 13613841515 传 真:0371—63218832 Q Q: 800060586 电子邮箱:qingxinnet@163.com
|
|
新闻中心 |
汉唐的“先举”、“考试”制度与教育思想 |
发布者:qingxin 发布时间:2010/9/4 阅读:645次
|
自周、秦以后,诗书受教育之目的,概略 已如上述。而朝廷量才任用的方法,除了上古时代,因为教育尚未发达,以学问德行为选士入仕的成规以外,到了战国时期,因为学术思想的勃兴,而诸侯各、称王称霸,又须要起用有学术思想的人才,因此便造成战国未期六国“养士”储备人才的风气。 自汉初纺一天下以后,国农安定,政治上了轨道,“养士”的风气没有了。但是,有思想、有学识的人并不因为政治社会的安定便没有了,因此才开创出以品行德学为标准的“选举”制度,推荐地方上“贤良方正”之士,进为国家用人取士的体制。 汉初的“选举”制度的确是法良意美,但是世办上一切良法美政,实行久了,流弊就出来了,所谓“法久弊深”与“法严弊深”,都是中外千古不易的名言。所以到了汉代末期,便有世家门第把持“选举”,徇私荐贤,于是这就成为知识分子掀起社会乱源的重要原因。由此在中国的历史上,相继紊乱三百年左右,历魏、晋、南北朝之间,读书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又需靠类似“养士”荐贤等方式而显扬功名于当世。一直到了隋、唐之际,唐太宗承袭隋朝取士方式创立了考试制度以后,才得意地说出“天下英雄,尽入吾縠中”的中豪语。从此,考试取士的方法,便演变成为宋、元、明、清的科举考试制度。于是,“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立志时”、“十年窗下无人问,一旦成名天下知”等功成名遂的真倒梦想,便深植人心,记为世法了。 到了清代末期,以八股制义的“考试”取士制度,流弊丛生,而教育思想也陈腐朽败,因此才引起清末有学问、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不满,配合民族革命的主张,就结束了三百年的满清王朝,也由此而推翻了两千多年来旧传统的教育方式。 |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