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禅宗意境影响的诗文学,到了宋代,更为明显。宋初著名的诗僧九人、世称九僧的风格(如剑南希昼、金华保暹、南越文兆、天台行肇、汝州简长、青城惟凤、江江宇昭、峨嵋怀古、淮南惠崇)影响所及,便使醉心禅学的诗人,如杨大年(亿)等人,形成有名的西昆体。名士如苏东坡、王荆公、黄山谷等人,无一不受禅宗思想的薰陶,乃有清华约俗的作品。南渡以后,陆(放翁)、范(成大)、杨(万里)、尤(袤)四大家,都与佛禅思想结有不解之缘,可是这都偏于文学方面的性质较多,不能太过超出题特别讨论它,所以暂不多讲。现在只选择在宋、明之间禅宗高僧的诗,比较优为通俗所接触到的,略作介绍。如道济(俗称济颠和尚)的诗: 几度西湖独上船,篙师识我不论钱。 一声啼鸟破幽寂,正是山横落照边。 湖上春光已破悭,湖边杨柳拂雕栏。 算来不用一文买,输与山僧闲往还。
山岸桃花红锦英,夹堤杨柳绿丝轻。 遥看白鹭窥鱼处,冲破平湖一点青。
五月西湖凉似秋,新荷吐蕊暗香浮。 明年花落人何在,把酒问花花点头。 他的绝笔之作:“六十年来狼藉,东壁打倒西壁,如今收拾归来,依旧水连天碧。”若以诗境而论诗格,与宋代四大家的范成大、陆放翁相较,并无逊色。如以禅学的境界论诗,几乎无一句、无一字非禅境,假使对禅宗的见地与工夫没有深刻的造诣,实在不容易分别出它的所指。 再举几着唐、宋之间禅师们的佳作,藉此以见唐、宋诗词文学风格转变的关键。 唐代禅师寒山大士: 吾心似秋月,碧潭清皎洁。 无物堪比伦,教我如何说。 慧文禅师: 五十五年梦幻身,东西南北孰为亲。 白云散尽千山外,万里秋空片月新。 慧忠禅师: 多年尘土自腾腾,虽著伽黎未是僧。 今日归来酬本志,不妨留发候燃灯。 雪窦重显禅师(与时寡合): 居士门高谒未期,且隈岩石最相宜。 太湖三万六千顷,月在波心说向谁。 此外,明代禅宗诗僧的作品,诗律最精、而禅境 与诗境最佳的,无如郁堂师的《山居诗》: 千丈岩前倚杖藜,有为须极到无为。 言如悖出青天滓,行不中修白壁疵。 马喻岂能穷万物,羊亡徒自泣多歧。 霞西道者眉如雪,月下敲门送紫芝。 至于明代诗僧如苍雪,不但在当时的僧俗词坛上执其牛耳,,而且还是道地的民族诗人,也可称为出家爱国的诗人。他又是明末遗老逃禅避世,间中活动复国工作的庇护者。他的名诗很多,举不胜举,现在简择地他诗境禅境最高的几首作品为代表,如: 松下无人一局残,空山松子落棋盘。 神仙更有神仙著,千古输赢下不完。 几回立雪与披云,费尽勤劳学懒人。 拽断鼻绳犹不起,水烟深处一闲身。
举头天外看无云,谁似人间吾辈人。 荆棘丛中行放脚,月明帘下暗藏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