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 |
学校地址:郑州市东风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汇宝大厦501(电子大厦对面汇宝大厦) 乘车路线:从火车站可以乘坐K28、28、67到东风路与文化路站(电子大厦)下车 联 系 人:徐老师 联系电话:0371—63218905 0371—60389032 13613841515 传 真:0371—63218832 Q Q: 800060586 电子邮箱:qingxinnet@163.com
|
|
新闻中心 |
学成文武艺 货与帝王家 |
发布者:qingxin 发布时间:2010/10/1 阅读:673次
|
中国过去有句俗话:“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。”古人把文学、武学,叫作文艺、武艺。古人这个“艺”字用得非常好,不管是文学、哲学,或任何学问,修养到了艺术的境界,才算有相当的成就。学武也是一样,学到了相当的程度,才称得上武艺,入于艺术境界,也就是所谓“化境”。不像日本人,有所谓一段、两段,一直到九段。日本武术的分段法,是由中国佛家禅宗的“浮山九带”蜕变而来的。上面引用的这名古话,相当深刻,从这句话来看,人都有不满现实的戸绪,尽管学问好,本事大,卖不出动产,也是枉然以。孟子卖不出去,孔子也卖不出去,在《论语》中记载着孔子说的:“沽之哉!沽之哉!”结果到了流动摊位上,还是卖不出去,永远是受委屈的一副可怜相。孟子也一样,现代和将来的人也是一样,卖不掉的时候,都很可怜。这就是世间相。过去将学成的文武艺卖给帝王家。现在呢?是卖给工商巨子、大资本家。中国的知识分子,几千年来都是如此。 另一方面,那些大老板的买主们,态度都很令人难堪,不但是讨价还价,苛求得很,有时候对知识分子就像对上门兜售的小贩一样,看也不看一眼,一挥手,一个劲儿地比着:“去!去!去!”你把黄金当铁贱卖给他,他也不理,就是那么个味道。 我在小的时候,父亲告诫我两副语体的对联说:“富贵如龙,游尽五湖四海。贫穷如虎,惊散九族六亲。”另一副说:“打我不痛,骂我不痛,穷措大(现在叫穷小子)肚肠最痛。哭脸好看,笑脸好看,田舍翁(现在叫有钱人)面目难看。”活了几十年后,对人间事阅历多了,回头再想这副联语,的确是世间的淋漓写照。 在古代,尤其春秋战国间,知识分子第一个兜销的好对象,当然是卖给人主-----种因的诸侯,执政的老板们。如果卖出去了,立即可平步青云,至少可以弄个大夫当当。其次,卖不到人主,就卖给等而下之的世家,如孟尝君、平原君等四大公子,一般所谓卿大夫之流。能够作他们的座上客,也就心满意足了。实际上,名义虽称之谓宾客,悖逆过是一员养土而已。如弹铗当歌的冯谖,即是如此。到了奏始皇统一天下以后,曾经下了逐客令,当时李斯也在被逐之列,临行时,上书劝谏,奏始皇觉得有理,于是收回成令,李斯后来因而得以重用。虽然如此,各国诸侯的灭亡,对养土风气不能说不是个打击,这一阶段的读书人,是比较凄凉悲惨的,大多流落洪湖,过着游侠的生活,这就是汉初游侠之风盛行的主要原因。 |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