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 |
学校地址:郑州市东风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汇宝大厦501(电子大厦对面汇宝大厦) 乘车路线:从火车站可以乘坐K28、28、67到东风路与文化路站(电子大厦)下车 联 系 人:徐老师 联系电话:0371—63218905 0371—60389032 13613841515 传 真:0371—63218832 Q Q: 800060586 电子邮箱:qingxinnet@163.com
|
|
新闻中心 |
苏秦的历史时代 之一 |
发布者:qingxin 发布时间:2011/1/10 阅读:1036次
|
苏秦与张仪,是中国史上的两个名人,过去称他们为说士或说客,所谓游说之士,意思是他们专门玩嘴巴的。我们今天提出这一篇来研究,是非常有意义的。像现在的美国基辛格,我们中国人就称他为游说之士,是苏秦、张仪之流。一个书生用他的嘴巴,凭他的脑筋,摆布整个世界的局势,在我们过去的历史上,最知名的就有苏秦、张仪两同学的传记资料,对我们这个时代有很深的启发,许多道理,都可以在这里看出来。 这里就牵涉到历史哲学问题。讲历史哲学,有两个重要观点,一个观点认为人类历史是重演的;一个观点认为人类历史是进化的,不会反复重演的。但这两个观点是可以融会贯通的。历史的现象,事物的变化,并不公平重演。譬如我们现在空的西装,同古代衣服的式样就不同了:但是大原则,人要穿衣服,则是一样的。我们知道了历史的原则是一样的所以看到苏秦这一篇,就要以找出很多很多的重点来。 我们如果是作学术的研究,当然,只靠这一篇是不够的,《战国策》是汉代刘向编的,根据历史的资料,集中起来,编辑成书,名为《战国策》。古代所指的“策士”就是专讲谋略学的人,譬如现在我们因为某一事件,向上面担出一个建议,这建议就是“策”。专门以这种计策起家的,就叫“策士”。另外,像宋代因时势的需要,改变了考试制度,应考的文章中,必须增加写一篇策论。这就是看应考的人对政治和时事的见解,对国家大事的认识。到清朝末年,提倡废除“八股”的时候,有一度又主张考试策论。我们知道宋代苏东坡考中科名的那篇著名的文章《刑赏忠厚之到论》,讨论司法上判罪的问题,也即是与政治腾的司法问题。现在我们要看的这篇文章摘自《战国策》,就是属于策论这一类的----也可说明《战国策》一书的完成,是刘向当时,把战国时代的许多谋略问题,集中起来,编为一书。 |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