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 |
学校地址:郑州市东风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汇宝大厦501(电子大厦对面汇宝大厦) 乘车路线:从火车站可以乘坐K28、28、67到东风路与文化路站(电子大厦)下车 联 系 人:徐老师 联系电话:0371—63218905 0371—60389032 13613841515 传 真:0371—63218832 Q Q: 800060586 电子邮箱:qingxinnet@163.com
|
|
新闻中心 |
诸葛亮的《诫子篇》 之一 |
发布者:qingxin 发布时间:2011/2/12 阅读:704次
|
平常一般人谈到修养的问题,很喜欢引用一句话-----“宁静致远,澹泊明志。”这是诸葛亮告诫他儿子如何作学问的一封信时待遇的,现在先介绍原文: “夫君子之行: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澹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。非学无以广才,非静无以成学,淫慢则不能励精,险躁则不能治性。所与时驰,意与日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。悲守穷庐,将复何及!” 有人说文人都喜欢留名,其实,岂只文 人喜欢把自己的著作留给后人。好名好利,是人心的根本病根,贤者难免。先不谈古人,就拿现在来说,几十年来,不知出版了多少著作,但其中能被我们放在书架上要保留它到二三十年的,又有几本书?尤其现在流行的白话文章,看完了就丢,只有三分钟的寿命,因为它缺乏流传的价值。一本著作,能够使人舍不得丢掉,放在书架上,才有流传的可能。所以留名是很难的。清代诗人吴梅村说的:“饱食终何用,难全不朽名。”一点不错。 所以古人又有一句名言:“但在流传不在多”。比如诸葛亮的一生,并不以文章名世,当然是他的功业盖过了他的文章。而他的文章---只有两篇《出师表》,不为文学而文学的写作,却成为千古名著,不但前无古人,也可说是后无来者,可以永远流传下去。他的文学修养这样高,并没有想成为一个文学家。从这一点我们也看到,一个事业成功的人,往往才具很高,如用之于文学,一定也会成为一个成功文学家。文章、道德、事功,本难兼备,责人不必太苛。 诸葛亮除《出师表》外,留下来的都是短简,文体内容简练得很,一如他处世的简单谨慎,几句话,问题就解决了。看他传记里,孙权送他东西,他回信不过五六句话,把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,就这么解决了。 |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 |
|
|